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辽宁试水社保基金绩效管理

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辽宁省近日出台《辽宁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着力推动社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该省建立的社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突出“责任、指标、闭环、应用”四大特点,即厘清基金参与主体的责任分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实施全过程闭环的绩效管理、硬化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

坚持按照“谁征收,谁管理”“谁支出,谁负责”“谁审核,谁监督”的原则,契合社保基金“征收—投资运营—支出”的管理主线,该省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应承担的履职责任及绩效管理要求,实现部门间绩效管理责任从“边界模糊”到“清晰明确”的转变,也为后续开展绩效管理、硬化结果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该省还聚焦管理特征,细化量化绩效指标。针对社保基金管理特征,按照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创新性地将指标体系分为管理类、重点项目类、收入类和分险种支出类绩效指标,努力做到每条指标可量化、可审核、可监控、可评价。其中:管理类指标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征收管理、投资运营、支出管理等主要类型,细化为24项具体指标;重点项目类指标主要包括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发放人数、失业人员满意度、创造就业岗位数、岗位技能培训补贴发放额等主要类型,细化为20项具体指标;收入类指标主要包括缴费申报受理准确率、参保登记及时率、养老保险参保率、个人综合保费负担率、群众满意度等主要类型,细化为79项具体指标;分险种支出类指标主要按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四类险种划分,主要包括领取待遇人数、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调剂金上解下拨、参保缴费、赡养率和替代率、劳动能力鉴定等主要类型,细化为52项指标,从政策效果、基金管理、精算平衡、地区结构、运行风险等多个维度,全面覆盖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各个环节。

精细化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社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实现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绩效管理环节与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流程的有机统一,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同时,按照社保基金收入、支出和项目,分别设计了绩效目标申报表、绩效运行监控表、绩效自评表和绩效评价报告参考提纲等一系列表样和模板,规范了各环节的工作要求。

在分析社保基金预算与其他“三本预算”差异的基础上,针对评价主体不同,该省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部门和财政评价结果作为优化社会保险基金分配使用、安排预算、完善政策、改进征收管理等的重要依据,以此强化部门的履职责任和绩效意识,促进各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由“保指标”“争资金”向“比质量”“比效益”转变。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GDP突破百万亿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下一篇: 国务院常务会部署"两节"期间加强对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和低保等群体的生活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