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新时代 有政有财善作为
- 发布日期:2022-11-03
- 浏览次数:589
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党的二十大代表、辽宁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姜小林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二十大报告非常振奋,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这既是集合号,更是动员令。”党的二十大代表,辽宁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姜小林说。
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站位两个大局,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科学谋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对新时代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政领财”讲政治
姜小林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忠诚政治核心,把稳政治方向。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总书记关心的事、强调的事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转化为实践力量,确保财政工作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不偏。
——加强政治领导,永葆政治本色。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财政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基层减负成效,廉洁从政、规范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提高政治能力,防范政治风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洞察大势、把握大局,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识别、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将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政治角度看待和把握财政工作,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筑牢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大蛋糕,切实分好蛋糕,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民生持续改善,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使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扛起政治责任,履行政治使命。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牢记“国之大者”,吃透中央精神,坚持把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将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安排预算、制定政策的首要任务。
“以财辅政”勇担当
“党的二十大召开,标志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姜小林表示,辽宁财政要聚焦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重点项目,优化财政资金安排,完善财政政策措施,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促发展、保民生、防风险方面更好展现担当。
——全力以赴促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15项重大工程等战略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振兴发展重大任务财力保障。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新动能。
——坚定不移保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民生工程,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落实好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等政策,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健康辽宁行动,保障居民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完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功能改善提升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动建立完善租购并举制度。
——持之以恒防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进一步下沉财力,逐级压实责任,加强动态监控,强化应急处置,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强化债务闭环管理,遏增量、化存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债务风险,确保风险总体可控。积极支持金融改革化险,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加强财会监督,推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筑牢金融风险向财政领域传导的“防火墙”。
“有政有财”善作为
“辽宁财政人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姜小林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政治使命,强化政治担当,服务政治大局,准确把握财政工作的着力点,善谋善为,善作善成,为党治国理政当好家、理好财,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把财政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提升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全力以赴稳增长。综合运用引导基金、债券资金、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撬动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统筹精准使用财政资金。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坚持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统筹资金用于“三保”等重点支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完善全口径预算编制,强化“四本预算”有效衔接,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推动建立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加快建设“数字财政”,以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财政“精算、精管、精准、精细”专项行动,加强财政制度性创新,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完善财会监督体制机制,与属地财政部监管局、审计等部门通力合作,协同构建大监督体系,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提高财政监督整体效能。严肃财经纪律,巩固整治财经秩序专项行动成果,确保财政运行安全、规范、有效。